父母呵护对孩子性格的影响
作者:瀚爸 日期:2008-09-20
美国心理学家强调,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六岁以前便决定了。因此,幼儿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。
一项最新研究显示,美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行为特质,就是由于幼儿期的照顾方式不同所致。一般而言,美国孩子比较多话,对生活充满好奇,因为他们的妈妈经常让孩子自我探寻、自我发表;相反,日本孩子比较沉静,因日本孩子小时候和母亲有较多身体接触,但如果将日本孩子带到美国抚育,这孩子将比较美国化。心理学家认为,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具有决定性影响。
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。
一般来说,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,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。因此,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。
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,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。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、娇气,殊不知,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。实际上。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,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,如饮食、睡眠、排泄安排、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人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。
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。观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,频率和强度更高,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有依赖性,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,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,孩子也会因此受不了而大哭不止,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。一般情况。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,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。
再则,如今独生子女多,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,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,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。这些过分“担心”的心理,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。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。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,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,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,并因此畏缩不前,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,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。
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,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、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。一般说,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,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,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。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,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,表现为好吃懒做,好静懒动,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。

为了保护版权,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
请您在转载此文章时在醒目的位置注明该文出处并附上本站的链接

本文出处:『瀚瀚成长点播』
网站链接:http://wennw.com
尊重别人,尊重自己,请不要因为区区的一篇小文而践踏自己的人格,谢谢您们的支持、理解和合作!
如果你需要修改本文的内容并再次发布,请先向我联系,一般来说,我会持支持的态度。但也烦请您附上原始文字的出处
遵循创作共同协议,您可自由:
◎ 复制、发行、展览、表演、放映、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。
但须遵守下列条件:
◎ 署名. 您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。
◎ 非商业性使用. 您不得将该作品用于商业目的。
◎ 禁止演绎. 您不得修改、转换或者以本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。
对任何再使用或者发行,您都必须向他人清楚地展示本作品使用的许可协议条款。
如果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,您可以不受任何这些条件的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