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定上大大班
作者:yelsa 日期:2009-07-03
最近一直在为瀚宝的入学烦恼,这个学期大班毕业了,毕业纪念册也做好了,过几天老师也会下发下来。
原本我坚持让他私立小学读一年级,明年在申请公立上一年级,通过和老师还有朋友(也是老师)交谈,都建议在园里再读一年,认为不必太早上小学,年纪不够小孩坐不久会影响学习,觉得朋友和老师的意见是有道理的,于是我和瀚爸决定让瀚宝继续在幼儿园呆上一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是国家现在取消了在小学办学前班,一定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,认为学前班没有存在的必要。二是现在办学前班的幼儿园素质差参不齐,师资力量不一定好。三是现在的学前班一味地强调和小学接轨,过早地将一年级的知识教给小朋友,到了真正读小学的时候,学的知识比学前班还是要深入些,但小朋友们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,就不会再深入地去学习,相反就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就读了。所以我对理想的学前班的构想是:在学习环境上起到与小学的过渡,即每人有专门的课桌,椅子,上课不能迟到、早退、讲小话、走位,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,教授小学前的基本知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于入学冷备参考如下:
入学前可以做哪些准备?
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,学习与生活制度有重要差异,家长做些科学合理的准备,可以帮助孩子减缓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坡度。
◆学龄前期(3~6岁)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:
①做事情的有始有终。包括事情开始的准备和结束的收场。开始可以在成人的带领下完成,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,并变为一种习惯。
②管理自己欲望和情绪的能力。如:克制对别人的东西的占有欲望;学习等待和轮流;懂得“够了就不需要了”。
③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。亲子阅读时,有意带领孩子读画面旁的文字;外出时,看路牌、广告牌、商店名、商品名称和标价等,轻松积累识字量;用开放式的提问,让孩子叙述所见所闻;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数学;根据条件让孩子接触英语的听读环境。
④好奇、好问,不满足一知半解的思维方式。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、接触不同的生活,关心孩子的每一个提问,并且有问必答,满足孩子的智力需求。有时则可鼓励孩子在自己的不断操作中寻求答案。
◆幼儿园大班,入学前的强训期:
①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。不午睡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②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。从吃完饭收拾自己的饭碗做起,到整理玩具、学具。
③适当进行20以内的运算,认识计量单位及简单的用具,练习句子的朗读,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文字。
④适当训练孩子做事的持久性。
⑤训练孩子听完整别人的话,并能正确表述其听到的内容。
关于入学准备的特别提醒——
●入学准备不仅是孩子的事,父母也要有心理准备
◇放心让孩子去尝试新的学习生活,即使入学前准备好了,不等于入学后就没有问题了。
◇允许孩子犯这个年龄会犯的错误。被老师批评也是孩子成长的促进力。
◇一、二年级的成绩不等于今后初、高中的成绩;一、二年级的学习习惯、态度、速度、方法却会影响初、高中的学习。
◇多观察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的心情,及时解除孩子心中的疙瘩。
●不是入学后所产生的问题,都应该在入学前准备好
孩子要入学了,有准备当然比没有准备好,但是过度的“准备”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,也会给家长带来焦虑。
从对家有小学生的父母的调查来看,有些问题的产生是可避免的,即可在入学前作好准备的。比如:下午课无精打采,可以在入学前,至少两个月以上给孩子调整作息时间;写字姿势的基本准确性,可以在入学前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握笔、坐姿习惯。但是,有些问题则不是这么简单,比如:好动坐不住、碰到老师批评就不想上学、写字速度慢、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认读上的混淆等等。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孩子的个性、养育背景、心理特点、心智成熟情况,以及问题产生的特定背景等等,都有不同的关联。需要我们父母做切实的分析,正确地对待。
●小学初期的学习,本身就带有学习准备的意义
小学初期,在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,更多的是培养新小学生学习的方法、学习的习惯,适应学生生活。因此,有的孩子上课中会突然站起来,在老师的“不准许”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下,慢慢就学会克制自己了;有的孩子拿着“48分”的卷子快乐地告诉妈妈,在妈妈遗憾的表情中才懂得这个分数的意义;有的孩子不知道做功课与考试的区别,在考试时也请教同学,被取消考试资格,以后,孩子就懂得了……还有类似的,如:上课做小动作,课本忘记带,不知道回家有作业等都属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常犯的“错误”。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,孩子体验着如何当一名学生,这个“体验”包含着顺利和不顺利。我们父母则应当持平静、接纳、等待、必要时介入干预的态度,允许孩子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。
原本我坚持让他私立小学读一年级,明年在申请公立上一年级,通过和老师还有朋友(也是老师)交谈,都建议在园里再读一年,认为不必太早上小学,年纪不够小孩坐不久会影响学习,觉得朋友和老师的意见是有道理的,于是我和瀚爸决定让瀚宝继续在幼儿园呆上一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是国家现在取消了在小学办学前班,一定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,认为学前班没有存在的必要。二是现在办学前班的幼儿园素质差参不齐,师资力量不一定好。三是现在的学前班一味地强调和小学接轨,过早地将一年级的知识教给小朋友,到了真正读小学的时候,学的知识比学前班还是要深入些,但小朋友们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,就不会再深入地去学习,相反就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就读了。所以我对理想的学前班的构想是:在学习环境上起到与小学的过渡,即每人有专门的课桌,椅子,上课不能迟到、早退、讲小话、走位,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,教授小学前的基本知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于入学冷备参考如下:
入学前可以做哪些准备?
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,学习与生活制度有重要差异,家长做些科学合理的准备,可以帮助孩子减缓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坡度。
◆学龄前期(3~6岁)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:
①做事情的有始有终。包括事情开始的准备和结束的收场。开始可以在成人的带领下完成,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,并变为一种习惯。
②管理自己欲望和情绪的能力。如:克制对别人的东西的占有欲望;学习等待和轮流;懂得“够了就不需要了”。
③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。亲子阅读时,有意带领孩子读画面旁的文字;外出时,看路牌、广告牌、商店名、商品名称和标价等,轻松积累识字量;用开放式的提问,让孩子叙述所见所闻;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数学;根据条件让孩子接触英语的听读环境。
④好奇、好问,不满足一知半解的思维方式。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、接触不同的生活,关心孩子的每一个提问,并且有问必答,满足孩子的智力需求。有时则可鼓励孩子在自己的不断操作中寻求答案。
◆幼儿园大班,入学前的强训期:
①作息时间作相应调整。不午睡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②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。从吃完饭收拾自己的饭碗做起,到整理玩具、学具。
③适当进行20以内的运算,认识计量单位及简单的用具,练习句子的朗读,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文字。
④适当训练孩子做事的持久性。
⑤训练孩子听完整别人的话,并能正确表述其听到的内容。
关于入学准备的特别提醒——
●入学准备不仅是孩子的事,父母也要有心理准备
◇放心让孩子去尝试新的学习生活,即使入学前准备好了,不等于入学后就没有问题了。
◇允许孩子犯这个年龄会犯的错误。被老师批评也是孩子成长的促进力。
◇一、二年级的成绩不等于今后初、高中的成绩;一、二年级的学习习惯、态度、速度、方法却会影响初、高中的学习。
◇多观察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的心情,及时解除孩子心中的疙瘩。
●不是入学后所产生的问题,都应该在入学前准备好
孩子要入学了,有准备当然比没有准备好,但是过度的“准备”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,也会给家长带来焦虑。
从对家有小学生的父母的调查来看,有些问题的产生是可避免的,即可在入学前作好准备的。比如:下午课无精打采,可以在入学前,至少两个月以上给孩子调整作息时间;写字姿势的基本准确性,可以在入学前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握笔、坐姿习惯。但是,有些问题则不是这么简单,比如:好动坐不住、碰到老师批评就不想上学、写字速度慢、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认读上的混淆等等。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孩子的个性、养育背景、心理特点、心智成熟情况,以及问题产生的特定背景等等,都有不同的关联。需要我们父母做切实的分析,正确地对待。
●小学初期的学习,本身就带有学习准备的意义
小学初期,在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,更多的是培养新小学生学习的方法、学习的习惯,适应学生生活。因此,有的孩子上课中会突然站起来,在老师的“不准许”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下,慢慢就学会克制自己了;有的孩子拿着“48分”的卷子快乐地告诉妈妈,在妈妈遗憾的表情中才懂得这个分数的意义;有的孩子不知道做功课与考试的区别,在考试时也请教同学,被取消考试资格,以后,孩子就懂得了……还有类似的,如:上课做小动作,课本忘记带,不知道回家有作业等都属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常犯的“错误”。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,孩子体验着如何当一名学生,这个“体验”包含着顺利和不顺利。我们父母则应当持平静、接纳、等待、必要时介入干预的态度,允许孩子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。
<$HotLog$>
<$NewLog$>

为了保护版权,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
请您在转载此文章时在醒目的位置注明该文出处并附上本站的链接

本文出处:『瀚瀚成长点播』
网站链接:http://wennw.com
尊重别人,尊重自己,请不要因为区区的一篇小文而践踏自己的人格,谢谢您们的支持、理解和合作!
如果你需要修改本文的内容并再次发布,请先向我联系,一般来说,我会持支持的态度。但也烦请您附上原始文字的出处
遵循创作共同协议,您可自由:
◎ 复制、发行、展览、表演、放映、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。
但须遵守下列条件:
◎ 署名. 您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。
◎ 非商业性使用. 您不得将该作品用于商业目的。
◎ 禁止演绎. 您不得修改、转换或者以本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。
对任何再使用或者发行,您都必须向他人清楚地展示本作品使用的许可协议条款。
如果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,您可以不受任何这些条件的限制。
评论: 1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-
发表评论
不过不要把小学讲得太紧张.小学也是玩,和幼儿园比,只是玩的方式和方法不一样.小学最主要是的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.